10月28日晚,由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MPAcc/MEM教育中心主办的MBA30周年系列活动之知行论坛第二期在我校五山校区12号楼302室顺利举行。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院长蔡毅应邀担任本场讲座的主讲嘉宾,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黄嫚丽主持了本次论坛。

   讲座以“AI赋能企业——从技术到应用”为题,围绕“人工智能近四十年的发展”“GPT系列发展”“AIGC技术及应用场景”“企业如何应对智能化变革对数智化变革”四个部分展开分享。

   讲座伊始,蔡毅对人工智能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并强调了关键技术和重大事件的演变。他指出,从2000年到2010年,人工智能经历了复苏的时期,大数据和计算能力迅速增长,并开始渗透到企业和科研领域,应用于统计机器翻译和数据挖掘等领域。从2010年到2020年,人工智能步入了深度学习时代,深度学习方法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和其他领域取得了成功,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产业结合程度显著增加。自2020年以来,人工智能进入了大模型时代,这标志着大规模深度学习模型的兴起和广泛应用。蔡毅特别提到了GPT-3和GPT-4等大规模深度学习模型的应用,这些模型在医疗、金融、制造业、交通等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已成为推动产业变革的关键技术。

随后,蔡毅探讨了GPT系列的发展历程,并解读了AIGC技术及应用场景,包括文本生成、音频生成、视频生成、跨模态生成、图像生成、策略生成、代码生成和虚拟人生生成。他向与会学生重点展示了人工智能在信息提取和分析以及内容生成方面的技术应用场景。

   紧接着,蔡毅梳理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过去四十年间的五大转变,分别是模型从小到大、数据从小到大、算力从小到大、模态从单到多、结构从单一到多元、源同构到多源异构、驱动从知识/数据到双轮。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范围大幅扩展,从少数领域到AI4Science,涵盖了AI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技术的转化速度越来越快,技术成熟度越来越高,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单项任务的性能显著提高,例如人脸识别和自然语言对话的可用性。AI不再仅仅是辅助工具,而是自主实现任务,从内容的使用到内容的创作,从早期的棋类运动到游戏,从人脸识别到自动驾驶。

讲座尾声,蔡毅强调企业应对数字化变革的关键是以数据为核心,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数据驱动的业务化和智能决策。他建议,企业应该制定明确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加强技术能力和人才培养、深化产学研用结合、重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推动标准化建设、紧跟市场趋势和技术更迭,实现全产业链的AI赋能,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用魔法打败魔法。最后,蔡毅回答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整场讲座在热烈的互动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