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简介】刘伟,华南理工大学2004MBA校友,现任成都韦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首席顾问。1998年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后,他从南京来到广州,成为一名IT工程师。但在刘伟眼里,人生却不止于此。经过理性的思考,他果断辞职报考华工MBA,积极转型,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与刘伟校友访谈的感受,可用一句英国谚语来形容——“好人的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

 

根植华工,坚持创业

 

当问及他在华工那几年的师生情和同窗情时,刘伟校友的语气是激动而又略带向往与感慨的,“东莞庄,大排档,老珠江!那里是我们班思想碰撞的地方,也是我们班创业梦萌芽的地方,我们的老教授、老师也陪我们一起,在那里讨论的都是很接地气的事情。”这段描述,颇有毛泽东诗词里“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味道。如今的他,让在场的人们感受到的也是意气风发和神采飞扬。

成立成都韦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刘伟取得了出色的成果,获得了社会的认可。而谈起创业感想,他多次提到华工,“最早的广州韦德管理工作室依托了华工的校友资源,包括现在的成都韦德以及接下来将要成立的百色韦德、成都韦德职业技术学院,这些都离不开华工的校友资源和老师的支持。”他说,选择华工最看重的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华工的老师们大都有业界实战经验,在业界也是十分有声誉的人,这些宝贵的资源为他的创业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林清玄在文中写道。诚如斯言,他一直不曾忘记自己想飞的心,即使本科拿的是计算机工学学士学位,可他多次强调:“我的兴趣在发现和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特质,并试图去寻找激发芸芸众生生命色彩的方法。”所以他义无反顾选择华工工商管理学院再修读管理学类专业。与此同时,之前良好的理工科思维与模型实践方法也为他后来的人生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努力将其付诸实践以外,刘伟提到的另一个高频词汇便是“初心”。他说初心有两层意思:一是他对管理的敏感与执着,把这个初心当成一个梦想,并为之努力,然后去实现它;二是在自己公司起初成立的迷茫期,虽然他对创业途中的挫折所述甚少,但也应有过一头雾水、不知所措的时候,“我时常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企业老板在听了很多名师大家的课程后反而把企业内部管理搞得一塌糊涂甚至分崩离析?是我们的理论出了问题,还是理论实践出了问题?”这个时候他坚持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最早将IT行业里的软件外包企业的评估引入进来,最后与团队提出成熟度模式(CMM)。

他也是中国特色组织战略管理理论的创立者,坚持“在中国创业一定要听党的话跟党走。”用四种商人的有趣分析来应答企业面临工业4.0时代的问题,拓展企业规模,获得业界认可,这些除了彰显他的智慧以外,更是一个用梦想和实践成就人生的励志故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建立校友创业天使基金,实现带上路,送一程!刚刚我们一些同学在来校的路上还在讨论这件事,虽然目前可能不太完善”刘伟校友说到。一日华工人,终身华工人。他作为校友可能不是最富有的,但一定是爱华工的,华工在他的人生经历里除了是那两年的情怀,还是现如今创业的一个坚实基础。这里作为他人生路的一个转折点,他从没忘记华工,从没忘记恩师的教诲,谈起老师时,刘伟脸上全是止不住的笑容。

在对学校的建议与反馈里,刘伟以切身经验提出要坚持本土化案例教学的观点,鼓励大学生孵化创业,建立创业导师制度,他不仅愿意出钱为华工发展谋福利,也愿意出力促进华工的发展。一如他分享给我们的人生格言一样——“成人达己,共赢为王!”这是一种对人生的霸气宣言和对社会的承担与责任感。心中怀有共享共赢、互利互惠的高境界追求,便会有个体修养的涵养体现,“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安然而美好。(文/ 2015级新闻与传播学院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