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简介】李应龙,2015MBA脱产班学生,于20176月毕业,现任职于中国移动财务岗。在校期间,担任2015MBA脱产班班长。

 

四年前在获得会计专业管理学学位后,李应龙找到了同龄人眼中相当不错的工作,而一直对自己有着高要求的他并不满足于此,经过慎重思考,他果断辞职,报考华工MBA脱产班,全身心打磨自己。与李应龙校友访谈的感受,正如古话所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沿着百步梯拾阶而上,曲径通幽处,便是12号楼。漫天纷飞的棉絮,斜撒着的盛夏阳光,一片宁静祥和的美好。楼外早已立满各色各样毕业主题的人形立板,偶有过来合影留恋的三两学子,空气里都氤氲着离别的味道。刚答辩完就匆匆赶来接受采访的李应龙,丝毫不显倦怠,我们的采访也伴着刚刚结束答辩的喜悦开始了。

筑梦华园

当问及为何选择到华工读MBA时,李应龙校友颇为自豪地谈到:“在广东生活了十年有余,华工严谨务实、踏实肯干的低调作风在广东乃至整个岭南地区都赫赫有名,来到学校之后,才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精神所在。”华工的MBA课程设置独具特色,既重理论,又强调实务。知行合一,是老师们一以贯之的教学方式。他说,“在这个环境里,算是真的明白了为什么外面的人都说华工是‘企业家的摇篮’。创业不一定是非要有天马行空的创新思维,像华工学子那样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先做好本分工作,一步步往前走,自然就走得顺利了。”

李应龙校友坦言,会计专业的出身,培养了自己严谨的思维习惯,而在工作里,在与不同专业的同事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每个人的想法都千差万别,思想的碰撞,性格的交汇,总能带来一些新的灵感。这也是社会发展,对“T形”人才需求度提升的大势使然,不仅对专业的深度有所要求,同时还强调专业广度。“来到MBA,也是希望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发现一个新的自己。”

  

  

“在华园两年的学习,是人生中一段别具意义的过程,务实的校园精神已经烙印进心里,内化为我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行事准则。”李应龙校友反复提及“务实”二字,华工的校园精神早已流淌进每一位华园学子的灵魂深处。

见贤思齐

MBA的学习,注重实践基础上的总结提升,学生们都具备不同的工作经验,这样的一种教育模式,有着鲜明的特色与优势。“同学们都是来自各个领域、各个单位的精英,工作打磨出了每个人身上鲜明的个性特征,身处其中,会发现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理念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当时我竞选班长,也是想在这样的氛围中推动自己更大的进步。”现在看来,尽管事情会多一些,但这些班干工作经历本身,就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了。

李应龙还谈到,优质的师资也是自己当时选择华工考量的另一重要因素,事实证明,这一选择没有错。“华工的老师们不仅拥有极高的学术造诣,大多也是业界大牛,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老师们别具一格的教学特色和独特的个人魅力是学校更是学子们的幸运,优秀的师长们穷尽一生诠释着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信条,这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也深刻影响着同学们。“谦虚好学的人生态度,是我们每一个人向老师学习的处世哲学,在这样一个融洽和谐的环境里,大家一起度过了美好的两年校园时光,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言传身教,见贤思齐,大抵如此。

心系公益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应龙随校园公益组织去拜访了佛山一个小村庄里的麻风病人,初次的公益之行让他感受到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般发自心底的快乐和被人需要的满足感。此后,公益成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日常生活中他能够腾挪出的公益时间少之又少,尽管不能实地做公益,但李应龙也一直通过网络的形式传递着这份善心。他还谈到:“我总是在想,有没有机会以及合适的市场化的方式,能将华工的公益组织做大做强,在有限的经费里做更多的事情,凝聚一股以华工为中心的公益潮流。”感恩所得,懂得给予,正是李应龙人格魅力的一部分。

积极热心的李应龙同时也是校友工作联络员和MBA同学会理事会的一员,谈到校友会,他颇有感慨:“华工的校友会是多层次的,发展相对完善,从学校到MBA都有专属的校友组织。在里面可以结交到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同领域内的人士之间有很多共同话题,大家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我们的采访正好在毕业季,对于学弟学妹们在求职路上的迷茫,李应龙校友也给出了建议,“空杯心态很重要,脚踏实地,放手去做,焦虑自然烟消云散。”最后,他寄语母校,希望母校在以后不断发展壮大,桃李遍天下。

/彭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