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简介】连浩澜, 2015MPAcc脱产班学生,于2017年6月毕业,现就职于华龙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校期间担任2015级MPACC脱产班学习委员、2013级工商管理班会计学助教、MBA联合会学习交流部干事。
广州的5月底已然是夏天,木棉花空中飞扬又落了满地,校园里充斥着毕业季的炎热和躁动。但12号楼依旧散发着古色古香的庄严与宁静。门口的公告栏上显示着前来答辩的学生姓名,办公室里老师忙忙碌碌,处理着成堆的作业与文件,院图书馆亮着温暖的台灯,里面不乏认真复习的同学。连浩澜也曾是这里的一份子。
心之所向,缘定华工
早上刚结束毕业答辩,连浩澜面上流露着轻松和笑意,研究生生涯最后一环终于告一段落。回忆起当时选择回到学校的初心,连浩澜与许多的本科毕业生有着一样的感受:“虽然会计本科学历找工作并不难,但是在之后几年,不断进行重复性的工作,长此以往难有提升和发展空间。而研究生的学习可以使我们在某个细分领域中精耕细作,进行更系统的学习。同时,研究生阶段掌握的知识也可以让自己在未来的发展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与华工的相遇,连浩澜坦言,是基于自己明确的未来规划:“华工是985、211高校,师资和教学方面的优势突出;同时,学校的地理位置也极具优势,广州、深圳有众多公司的总部,会有更多的实践与工作机会。”
日积月累,几经磨砺
白衬衣、黑裙子、长头发配上黑框眼镜,斯文的模样是连浩澜给人的第一印象。她和很多华工的优秀学子一样,获得入学奖学金,担任班干部,学业成绩名列前茅,ACCA通过12门,CPA通过3门。面对如此优异的成绩,连浩澜笑说自己并不是一个学霸,但确实有一些小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考试时候千万不要眼高手低,ACCA和CPA考试都是一个比较长远的过程,不要想着可以一步登天把全部考试科目都完成,一次报名一到两门科目即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连浩澜的学习态度是最好的印证。其次,“学习时要多积累、多联想,平时在公众号看新闻与文章的时候,很多案例分析都是很好的教材,可以帮助我们日常的学习。只是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走马观花,没有积累,也没有把浏览过的信息转化为知识。”
回想起在华工的这两年,除了作为学生,连浩澜还有一个身份——2013级工商管理班的助教。她的工作内容是协助老师作教学安排,比如作业的批改、周测试卷的出题、学生与老师的对接等等。这样看似简单的工作,实际还意味着一种身份的转变。她认为,老师和学生最大的不同体现在责任感上:“作为学生只需要专注于自己的学业,而老师需要考虑整个班级。”同时,这份助教经历也使她萌生了一些感悟:“其实老师是非常欢迎学生去和他们交流的。”连浩澜说,如果有学生去问她,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的问题,她都愿意认真地回答。而经验丰富的老师会是学生最好的指路人。
就读MPAcc期间,邵希娟老师就是连浩澜在华工最好的指路人:“邵老师是大家公认的特别认真负责的老师,对于平时的作业,邵老师都会对每个指标进行认真的批改。”财务会计专业出身的连浩澜,认为这样的认真态度能深刻地影响大家,非常可贵。
除了学习,华园的点点滴滴都让连浩澜有所收获,也充满留恋。她曾经参加MBA联合会组织的一次企业参访,负责活动的筹划,这些和自己本职工作完全不一样的统筹规划经历,使她获益良多。
学习、工作和社团,在我们看来,连浩澜的生活已经被充实得满满当当。她坦言,当工作和学习冲突的时候,压力确实有,但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去协调:“拖延症往往是压力的来源,所以一定要根据事情的紧要程度分出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间。同时也要给自己适当的空间和弹性,这样压力就会有所缓解。如果一直逼自己,反而会适得其反。”
连浩澜认为,冲突不是常态,交互才是日常。“我觉得学习、工作和生活很难清晰地划分开来,他们是一个相辅相成、动态平衡的状态。学习到的内容经常在工作中得以实操,实习中遇到的情况又可以充实我的理论学习,他们都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细水长流,眺望未来
连浩澜目前在华龙证劵股份有限公司工作,这也是她第一份正式的工作。刚走入职场,在华工的学习能给她极大的帮助:“之前没怎么接触过券商,经历了MPAcc一些金融课程的启蒙后,才有了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基础。”学校基于理论,职场基于实践,“很多东西从零开始,压力还是很大,”连浩澜说道,“华工MPAcc的学习,主要是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和实践结合得比较紧密,非常接地气,也让我在工作的时候能够很大程度地学以致用。”
胡适说过: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脚踏实地而保有希望,这是连浩澜坚守的行事作风。对于接下来的职业发展,连浩澜准备一步一脚印,她轻松地说:“先在头两三年把基础打牢,之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转岗吧。”未来的路还很远,但脚下的路很近。
选择读研,是连浩澜人生重要的一步。她说,“读研之后接触到的人和机会都是以前不敢想象的,这是另一个更为精彩的平台。”她也希望学弟学妹们可以珍惜在学校的日子,勇敢尝试,大胆试错,愿他们能在华工度过难忘而充实的时光。
最后,对于母校的未来,她说道:“百余年风雨沧桑,培育出万千栋梁,感谢母校华工,是你给我注入了勤奋自强的基因,祝你永铸辉煌!”
(文/史滢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