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简介】冷吕友,男,华南理工大学2007级MBA校友。先后任职于台山市人民医院、广州宝迪科技有限公司、东芝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广州)国际医药卫生有限公司。曾担任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7MBA在职班班长、第四届MBA联合会主席,被评为2008年度中国“MBA新锐100”。现任广州龙函贸易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第三届校友理事会常务理事。
十二月的广州,已进入四季当中的冬天,但寒冷的天气一点也没有影响校友们重回母校的热情。12月21日下午,华南理工大学12号楼前热闹非凡,众多校友回到学校,参加工商管理学院校友代表暨第三届校友理事会成立大会。在这群优秀的校友当中,一位笑容可掬的男子格外引人注目,他怀抱幼子尽显慈爱;他阅历丰富、沉稳持重,他就是华南理工大学2007级MBA冷吕友校友。
他与华工MBA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MBA学员有一千个报考MBA的理由。当问到冷吕友校友为什么选择华南理工大学MBA的时候,他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起了他与华工MBA曲折传奇的结缘之路。
2006年,冷吕友校友正在东芝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担任高级产品专家。国庆后出差,他在飞机报纸广告看到了华工MBA,这才对MBA有了最开始的了解。由于冷吕友校友觉得当时需要加强管理的系统化和团队的建设,潜意识里有着迫切学习这些知识的愿望,而且他在之前与华工有过科研方面的合作,对华工的印象很好,所以就有了报读华工MBA的打算。
下机后到达酒店,冷吕友校友就打电话询问MBA报考事宜,接着按照老师的提示去购买教材。最后,对比其他院校,经过一番考虑之后,冷吕友校友还是坚定地选择了华工。
在就读MBA期间,冷吕友校友说他最骄傲的事情是竞选担任2007级MBA在职班的班长。谈到此段经历,冷吕友校友感悟颇多。他说做好班长和联合会主席比做公司经理还难,因为大家水平都差不多,而且没有人会觉得他有求于你,各人都有自己的经历、经验、能力、水平,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运行方式和思维方式,所以这两个任职面临很多挑战。他对此总结的经验是:以服务的心态去沟通,理解和包容不同的意见,平衡同学与学校的关系,但决不纵容。
在担任班长期间,为了增加班级的凝聚力,加深同学对教师、学院的了解,班委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方式来使之实现。他们经常组织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们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班级的凝聚力得到提高;同学中有人结婚,整个班级都积极地参加婚礼,在一起热闹的同时班级也更加团结了;同学们也经常在课后与上课的老师沟通或者邀请老师参加班级聚会,增进了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感情。在了解导师们所擅长的领域之后,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就比较容易确定自己的导师了,这在论文选导师阶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最后,在谈到读MBA收获的时候,冷吕友校友满怀深情地说到:“最大的收获应该是一帮同学,好些同学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他还说最大的愿望是他们2007级整个在职班66个人可以凝聚在一起,很珍惜那份情谊,希望能一起走下去。
工作与创业
从1995年毕业至今,近二十年的工作让冷吕友校友经历了许多。当问到他工作生涯中印象最深一件事时,他沉思片刻后说起了一段记忆犹新的往事。一次他到西安出差,在完成工作后,因为家里有事急着赶飞机而没有跟客户道别,结果被客户投诉不尊重和不认真。这次投诉的动作之大,以致引起公司内多部门的调查,最后以两个副总裁亲自介入而终结。所以他在写了事件说明之后就惴惴不安,直到过了一个多月后见到直接领导(也是副总裁),副总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只是说了句“小冷,没事,好好工作。”他长久以来悬着的一颗心才终于放下来。那位领导不姓铁,不过公司员工都亲切地叫他“铁总”。通过这些小事情,他明白了怎么做领导,怎么去带团队。冷吕友校友就是这么不断地通过一件件小事,总结提高,以铺垫他现在的创业之路。
当问到一个计划创业的人他需要什么的时候,冷吕友校友给的回答是:“培养自己的能力,掌握可有的资源,带领自己的团队,把握瞬间即逝的机会,而首要的就是培养自己的能力。”
创业是冷吕友校友一直以来基于家族复兴回馈社会的梦想,因此一毕业便从医疗器械产业链的最终端——医院开始工作,作为买方了解行业;之后转向卖方,从使用者到贸易方,再转向生产方。这些年来冷吕友校友的足迹走过了整条产业链。历经的岗位遍及除财务外的,工程、技术、研发、销售、市场、人事、管理等。这些各式各样的职位都记录了他创业梦想路上的点点滴滴,汗水和辛勤映照着他的整条创业梦想之路。这些宝贵的经历终究为他创办自己的公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贫穷中走出来的他,没有任何背景,没有任何关系,没有任何积累,只是凭着自己的努力奋斗。他毕业靠借同学200元路费(结果那同学没有钱回家留在了上海)来到广东,一步一个脚印,写就了一条自己独有的创业之路,其间的艰难可想而知。但他就是凭着这份坚持,在这里生根发芽。
家庭与人生
每个人,无论贫富贵贱,无论男女老少,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但当问到冷吕友校友的兴趣爱好时,他给我们的答案同样出乎我们的意料:“很可惜,兴趣和爱好对我是个梦。我本意喜欢远行、爬山,喜欢登高一望,听听柔美悠扬的音乐,但我偏偏又是个工作狂。现在能剩下的就是回到家着迷地看看电视却想着工作。”
因为工作,冷吕友校友放弃了他的兴趣爱好,但这并不是最让他遗憾的事情,最让他觉得愧疚的是这些年来一直没能很好地照顾家庭。为了工作,他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极少。因为经常出差,他不能常常陪伴在家人的身边,只能通过一个个长途电话关爱家人。他说道:“对家人不但是爱,还是责任。爱是主动的,责任是不管你是否愿意不愿意,你都要承担的。”也正是因为这份责任,使得冷吕友校友把重点放在了工作上,希望通过工作给家人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经过多年打拼后,事业小有所成。现在的冷吕友校友希望能更好地平衡家庭和工作,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交给家人,增进亲情。平常只要允许,他就常常带着小孩参加活动,希望给予家人更多的关爱。
最后,冷吕友校友说到他最重要的人生感悟:不是每个人都是马云,不是每个人都是习近平,不是只有成了商界领袖政界主席才是成功,各人有各人的人生轨迹,只要合理地平衡好家庭与社会、工作与生活,也是一种成功。冷吕友校友还给了我们一个人生公式:
假如人一生从社会获取总量为A1;从自然获取总量为A2;从家庭获取总量为A3;
为社会付出总量为B1;为自然付出总量为B2;为家庭付出总量为B3。
那么到最后,每个人都满足A1+A2+A3=B1+B2+B3。
这6个变量的不同取舍加减决定了不同的人生,但不论你如何取舍加减,最后公式总是平衡,这就是人生,这些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但人类的进步是什么?就是增大了等式两边的总量,使得等式还是平衡。
对个人而言,一生过去终将为零,对于社会,却总是在进步,总量持续在增加。因此,应以平常心去对待工作和生活!以重情仁义的心去对待朋友!以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不管是什么,每件事情、每个过程只要尽力做好,就是为社会为家庭造福。这就是冷吕友校友简单而又寓意深刻的人生感悟!与智者交流,收获的全是智慧;与仁者交谈,收获的全是仁爱;与明者聊天,收获的全是见地。冷吕友校友就是这么一个智者、仁者、明者。(作者:李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