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讯 记者王倩、通讯员周玉报道:第十八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奖名单日前正式出炉,和以往多届相比,今年最大的特点在于获奖个人中,来自高校的获奖者比例大幅提高。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对此评价说:“五四奖章的评选结果直接体现着广东向知识型社会转型的成果。”
十人中高校获奖者占四强
从今年的“五四奖章”获奖个人名单中可以看出,中国田径队运动员、暨南大学在读硕士生苏炳添,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教授、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苏新国,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黄飞四人均来自高校。
这个比例在“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近五年的结果中是最高的。记者查阅近年颁奖情况发现,直接来自高校或与高校相关的个人获奖者,2012年是1人,2013年是2人,2014年是1人,2015年也是1人,到了2016年猛增至4人。
此外,其他获奖个人有2人来自纪检反贪机关,2人来自企业,1人来自医疗行业,1人来自传媒行业。
陈金龙认为,更多来自高校的人才取得如“五四奖章”这样的“社会成就”,可以看出整个社会对高校人才的认同度在上升。“一方面教师队伍年轻化建设、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成果在显现;同时,越来越多具有海外背景的人才加入高校,带来更强劲的创新动力;更重要的是,科技创新驱动力上升为国家战略,高校正是提供这种动力的重要源泉,而今后,这种强劲动力还会带来更多更大的影响。”陈金龙说。
苏炳添:跑得最快的黄种人硕士
作为第一个跑进10秒的黄种人,苏炳添2009年考入暨南大学,2013年因优秀的体育成绩和文化课成绩保送暨大研究生。对此暨大体育部主任李淑芬认为,位于金字塔顶端的高水平运动员其实大多也有着过人的智力水平,但过去的机会条件没有现在好,现在国家和教育部门给运动员提供了更多的深造机会,创造了更好的发展条件,因而有天分的年轻人得到了发挥。
苏炳添还是暨大经济学院首次招收的体育特招研究生,他的导师傅京燕教授认为,近年来运动员“学霸”频现,一定程度上也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创新性培养人才的成果。
苏新国:研究乌龙茶获科技大奖
今年2月,广东省委、省政府表彰获得2015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珠江学者苏新国教授主持的“凤凰单丛乌龙茶资源利用和品质提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项目以凤凰单丛茶的古茶树资源利用、良种繁育种植、连续自动化加工以及品质控制技术为主线,进行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升级,在凤凰单丛茶加工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上取得多项创新成果,为我国乌龙茶产业资源保护、技术进步和品质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示范。这一成果也是广东省高职院校首次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张志安:中国最年轻的新传院长
出生于1977年的张志安是中国高校学者年轻化的典型代表,他在新闻学界和业界都拥有很高知名度。2014年,他从胡舒立手中接棒,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更成为国内最年轻的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此时,距他2011年调任中大不过3年,而距他从复旦大学博士毕业不过8年,因此有人形容他的发展是“火箭式的”。
已从中大卸任传设院院长的胡舒立说:“张志安是难得的兼具理性思维和行动能力的治学人才,他主政中大传设院,对学院甚好。”
黄飞:不到37岁的博士生导师
7年时间里,发表SCI论文170余篇、被引用超过4800次,近20篇论文被ESI高被引论文收录,成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荣获首届教育部青年科学奖,已培养博士和硕士10余名,其中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奖1名,教育部学术新人奖1名,多名研究生前往世界一流实验室联合培养或攻读博士学位……有谁能想到,做出以上成绩的博士生导师并非两鬓斑白的老教授,而是不到37岁的青年教授。
黄飞,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他所在团队的目标是实现新一代、用印刷技术制备的电子器件,例如显示器、太阳电池等。他们的工作不但在国际上获得高度评价,而且引起国际知名实验室和科研团队的广泛兴趣和后续研究,并且先后获得了2010年、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