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616A05(记者吴少敏实习生刘晓蕙)一年多来,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成绩单怎样?15日,全省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召开,参建高校书记、校长现场推介建设经验。经过一年多建设,参建高校取得阶段性成效,新增200多名国家级人才,44个学科跻身ESI(注: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是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全球排名前1%,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引起较大反响。

亮点1.机制体制改革成为发展突破口

  机制体制改革是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突破口。过去一年,在科研组织管理制度、岗位设置、薪酬分配、科研评价等各个方面,参建高校研究制定了整体建设规划和改革方案,加强大学顶层设计。

  暨南大学校长胡军介绍,该校制定了《高水平大学建设与综合改革方案》《高水平大学建设改革28条》等系列改革措施,释放改革红利,致力建设学科高原,以龙头学科带动学校学科建设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两个学科入选重点建设项目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尝到了人事改革的甜头。该校校长仲伟合说,学校成为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学校,学校以云山学者岗位计划为平台,快速启动面向全球的高水平大学项目人才招聘专项,聘用了70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超过该计划实施5年来的总和。同时聘用了首批11名校内教师为云山学者

亮点2.新增研究生基地56

  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过去一年,广东大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各类科技创新竞赛等活动中屡获大奖,在国际顶级刊物发表文章的学校数和学生数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小明介绍,该校基因组科学创新班,已有84人次以并列第一作者和署名作者身份在《Nature》、《Cell》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7篇,班级团队入选中国首批小平科技创新团队

2015年,全省新增研究生基地56个,培养研究生近10000人,同比增长11%。尤其是由省教育厅与佛山、东莞、中山市搭建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以企业项目为纽带,不仅给企业解决了100多项实际技术难题,而且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亮点3.组团到哈佛招贤吸引150多海外英才

  高水平大学建设,先要集聚一批高水平人才,这成为17所参建高校的共识。2015年以来,包括柔性引进的人才在内,参建高校共新增国家级人才200余人,其中院士6人、国家杰青14人、长江学者28人、***人选115人。特别是***人选增加了88人,年增长5倍多。

  广东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引起了国内和国际的广泛关注。不久前,省教育厅和省外国专家局组织14所高水平大学参建高校,到美国哈佛大学召开了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高层次人才招聘会,现场与150多名海外精英签订意向书。中山大学校长罗俊介绍,在哈佛大学的招聘中,中山大学学校组织了海洋学科群、医学和生命科学等学科专题宣讲和高层次人才洽谈活动,来自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180多名人才参加洽谈,表达了到中大发展的愿望和决心。

亮点4.44个学科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

  随着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推进,广东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目前,我省高水平大学参建高校共有44个学科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与20151月相比,新增9个学科,增长26%;另有4个学科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

  其中,中大农业科学、化学和临床医学等1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1%,前1%学科领域数仅次于北京大学,与浙江大学并列国内高校第二位。

亮点5.共建近30个研发机构服务企业逾2000

  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建设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服务广东创新驱动发展。2015年,各参建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级奖励10项,占全省第一完成单位获奖总数的77%;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50项,占全省的50%;拥有专利19202件,同比增长31.45%。参建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共建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产学研基地、技术转移机构等平台近500个,其中在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合作共建近30个新型研发机构,服务企业超过2000家。广东工业大学与佛山南海区共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成功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这一研发机构建立了精密装备、机器人等创新中心孵化等60余项,孵化企业38家,吸纳社会投入超4亿元,联合培养学生300余名。

高校成绩单

  中山大学

  推进四大平台建设

  罗俊介绍,中大以构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担大项目等三大建设为抓手,牵引学校一流大学建设。其中,推进天琴计划大科学工程和海洋科考船大科学工程,天琴计划力争取得世界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海洋科考船将围绕海洋强国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形成海洋科学学术高地。以国家实验室等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为培育建设目标,推进四大平台建设,包括南海海洋、精准医学、微电子芯片研发、高精度数值风洞。

  华南理工大学

  科研平台居全国高校前列

  杜小明介绍,2015年,华工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50项,获得资助经费超过1.89亿元,居全国高校前列。2015年申请发明专利2068件、授权871件,分别排名全国高校第4位和第7位,专利技术转让指标排名全国高校第1位,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3000件。新增了20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公共政策研究院获批首批国际级高端智库,学校现共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1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14个,居全国高校前列。

  暨南大学

  国家级人才增加48人次

  胡军介绍,该校实施“***,计划在高水平大学建设期间引进1000名各类人才,包括200名高层次人才、200名优秀青年学者、200名博士后、200名专职科研人员、200名讲座教授。一年来,国家级人才增加48人次,省级人才增加61人次,人才总量增加了1倍多。学校建立了能进能出的准聘长聘制,能上能下的分类管理制和能高能低的多元薪酬制,并优化人才引进流程,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提高人才引进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