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网4月24日讯 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是关乎新疆民生的根本问题,也是加快培养新疆各民族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更是推进新疆地区跨越式发展、促进各民族团结融合的关键举措。华南理工大学怀着对民族同胞的深厚感情,倾心投入、举全校之力用心用情做好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为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积极贡献力量,力促新疆地区繁荣稳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早日实现。近三年,我校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达到71.1%、77.08%及76.47%。
新疆毕业生座谈会
一、健全组织机构,形成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最强合力
学校历来高度重视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及就业创业工作。学校校长王迎军多次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等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千方百计促进他们充分就业。一是出台管理办法。出台《华南理工大学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实施办法》和《华南理工大学新疆籍、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试行)》,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创业工作做规范性的指引。二是设立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落实到个人,加强新疆生“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的学习,并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为少数民族开辟绿色通道。三是定期召开研讨会。学生工作处、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及相关学院负责人和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定期召开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研讨会,形成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合力,掌握和分析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就业创业中存在的问题、难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参观金发科技
二、注重以培代管,制定新疆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提升计划
针对新疆生的特点,学校制定了全过程分阶段分群体的新疆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计划方案,即:第一学年树立职业意识,引导他们认识自身的职业兴趣,科学认识行业、岗位,并帮助他们加入国企、民企、外企、公务员文化协会和职业指导社团、俱乐部;第二、三学年提升社会实践能力素质,积极为他们找到合适的校内外实习实践岗位,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就业、提前体验职场氛围,加强他们融入社会、融入环境、融入同学的能力,提升他们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第四学年开展最后一公里加油站服务,学校组织专业辅导人员对他们进行点对点、人盯人的面谈辅导,针对他们遇到的简历问题、面试问题、求职技巧等问题给予第一时间的帮助与辅导,以促其提升就业能力,转变就业观念,及时就业。塔塔尔族的祖鲁哈同学在学校期间一直注重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多家电视台举办的节目中有不俗表现,最终拿到了四个offer,分别是广州雅居乐房地产公司、中 铁二十五局、南方都市报和广东电视台。
工作经验分享
三、引进来走出去,努力拓宽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渠道
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是学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部分,学校主动引进来走出去,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一是学校主动联系广东省相关部门,邀请新疆等地区企业组团到广东及学校召开专场招聘会,铺设少数民族回家就业的坦途。学校与国资委合作举办中央企业面向新疆、西藏等地毕业生招聘会,现场发布3000多个岗位。加强与各地市的紧密联系,邀请地市组团来校招聘,2017年邀请了乌鲁木齐等地市党政机关、重点企事业单位进校宣讲招聘。二是广泛吸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央企业等新疆生就业岗位信息,对来校招聘的新疆本地企业实行税费全免的优惠政策。近三年公务员录取15人,企事业工作74人,其中公务员岗位主要在新疆境内,将对社会转型期新疆人民的文化形态认识产生积极的影响。三是鼓励少数民族毕业生到内地就业,推动少数民族毕业生的交往、交流、交融。近三年,在内地就业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人数达到43人。四是高度重视新疆生的学习情况,有计划、有选择地开展朋辈教育,帮助新疆学生更快适应、融入,提高学业成绩,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进一步深造。2017年,42位已就业毕业生中,12人成功考上研究生或海外升学,占比达到28.6%。其中1人考取上海交通大学的博士,7人考取北大、中大、北外、中国政法等学校研究生。4人选择了全球排名前50的高校留学。
乌鲁木齐进校组团招聘
四、实施精准管理,用心用情做好新疆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
我校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实行精准管理,针对有困难的毕业生用心用情做好帮扶工作。一是建立专用信息渠道。除传统的网站和辅导员通知等渠道外,单独建立新疆籍毕业生就业信息交流群、新疆籍少数民族校友群、新疆学生事务工作群等QQ群、微信群,确保就业信息与政策及时有效传达到每一位同学。二是实行分类管理。每年召开新疆少数民族毕业生座谈会,逐个掌握毕业生的拟择业方向:升学、出国、找工作、自主创业,回新疆建设家乡或是留在广东就业等。针对择业方向,点对点向毕业生宣传相关的就业政策,推介就业帮扶相关内容,介绍就业信息来源的渠道,帮助他们实现充分就业。三是实行精准帮扶。建立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的信息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与精准管理。对就业困难的学生,学校进一步提供精准的就业指导帮扶,包括:面对面的简历制作与修改服务,面试技巧能力提升指导,帮助学业困难的学生联系成绩较好的同学进行“一对一”辅导等。四是发放求职补贴。针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家庭困难的毕业生给予政策倾斜全力支持,一定程度上缓解新疆生往返应聘工作的经济困难。2011年至今为52位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发放“求职补助”,共计31200元。五是积极帮扶新疆学生创业。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开设了创业体验培训,在模拟的环境中学习营销策略、资金管理、生产决策、人才招聘、财务报表解读等知识,并积极支持他们参加《创办你的企业》等创业能力培训。指导2015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艾山江创立广州艾蜜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帮助新疆近百家农户销售水果和广州近百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实习实践。六是开辟派遣绿色通道。学校克服各种困难,在广东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开设了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派遣绿色通道。近3年,为27名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定向生)办理报到证。
新疆生家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