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7月14日讯(记者卢凯阳 实习生 高宇轩)顺德建设大学城卫星城又有新的进展。昨日,顺德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华工科技园顺德创新园在顺德签约。届时,园区计划引进10个以上高端人才团队,并因应顺德产业需求,重点关注制造业和大数据领域。佛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朱伟出席签约仪式。他认为,佛山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离不开华工等高校的技术和智力支持。
园区将重点关注两大领域
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园是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联合批准首批建设的2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昨日,华工科技园副主任江海介绍园区情况时提到,依托学校强大后盾,园区目前已建立了5000万元的创业孵化基金,并建立了10个大学生创业基地,支持和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经过17年的发展,华工科技园主园区在孵企业超过100家,累计毕业企业超过150家。
昨日签约仪式之后,华工科技园顺德创新园将确定落户陈村顺联机械城三期,园区总面积将达到4万平方米。这也是科技园首次将资源,包括运营方式、运营团队落户到除广州以外的区域的顺德创新园。
“华工方面将会引导更多符合顺德实际、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的项目落户顺德。”据江海介绍,顺德创新园将重点关注两个领域,一个是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一个是物联网与大数据。
“此外,顺德园区将整体移植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体系,开展技术辅导、科技投融资、管理咨询、专利申请、资金申请等企业化工作,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专业服务。”江海称,园区还将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依托本地创新实践平台,通过共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方式,建立联合培养机制,科教融合、产教结合,面向顺德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端创新创业人才。
佛山要吸纳更多人才和创新资源
佛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朱伟介绍,佛山是全国重要的制造基地,也是珠三角区域交通枢纽,而且是全国唯一的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
朱伟介绍,佛山综合实力很强,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镇一品的专业特色,各行各业的产业链集聚,如顺德北滘的家电、南海盐步的内衣、南庄的陶瓷等,“当下佛山工业的优势产业在革新,新兴产业发展迅速。这些年的新兴产业,包括生物制药、汽车制造、新能源汽车都在迅速崛起”。
而这些都离不开高校的支持。记者注意到,目前,佛山正着力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构建“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场”的创新发展模式,吸纳全球创新资源成为关键部署。
华工科技园选择落户大学城卫星城,亦有其深远考虑。江海介绍,首先人的活动半径是有限的,随着地铁的开通,大学城卫星城与大学城校区仅有十来分钟的距离,交通的便捷在延伸人的活动半径。其次华工也是看中顺德的产业环境,“顺德大力推动大学城卫星城的建设,也为科技园落户增添了很大信心”。
今后,顺德将利用华南理工大学的科技成果和产学研项目资源,计划通过5年左右时间,把该园区打造成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内知名的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中心,力争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创新孵化器。
重点关注 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
重点开展智能机器人、新材料、新型电子制造装备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与装备产品,为顺德高端制造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物联网与大数据
重点开展物联网系统架构、信息物理感知与控制、大数据推理、大数据深度学习、大数据智能分析和大数据商业智能数据挖掘关键技术研究,提升顺德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创新水平,支撑相关产业发展。
花絮
顺德与华工 早已结缘在“美的”
在昨日的发言中,顺德区委书记区邦敏和华工党委书记章熙春都不约而同提到了美的。
区邦敏称,顺德与华工的合作,让他回忆起顺德一段发展历史。早期美的作为乡镇企业的时候,第一个来美的的博士就是华工的学生,如今,美的已经从乡镇企业变成世界五百强,变成了库卡这样机器人公司的控股大股东;顺德很多的隐形冠军企业的技术人员、骨干、股东甚至老板,都是从华工毕业的,或者说产品的某一项技术都与华工的人才、创新有分不开的缘分。
章熙春提到,1979年改革开放初期,华工的老师到美的工作被媒体广泛关注,被称之为“星期六工程师”成为一段历史的见证,对顺德的发展作出了重要技术支撑,“现在美的已与德国企业开展合作,将把德国的先进技术引进中国,华工同样可以做这方面的技术支撑。”
区邦敏称,顺德要建设大学城卫星城,就是要落实省市给顺德下达的“创新深圳、人才广州、产业顺德”的任务和要求,与华工合作共建科技园,是大学城卫星城计划核心的一部分,顺德也将继续发挥创新务实的一面,推进双方的合作共赢。
园区亮点
计划引进高端人才团队(教授、博导领衔)10个以上,副教授以上高级人才20人以上,博士硕士50人以上,引入或孵化科技型企业60家以上(其中认定或培育高薪技术企业30家),园区企业申请专利超过300项,推动50项以上学校科技成果在顺德实施转化,园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超过30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