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8月23日讯 8月22日,第五届中新知识论坛在广州举办。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校务总监兼副校长蓝钦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获批的24份项目计划书中有17份是南洋理工大学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进行的项目,涉及生物医药、建筑材料、人工智能、食品科学与科技等多个领域。

  2015年11月7日,由南洋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新广州知识城管委会、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的“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见证下签署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该研究院将融汇国际优质研发资源,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为高校教授、研发人员、学生提供一个理念碰撞、创意互动、合作研发的国际平台,研究成果将通过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在知识城进行转化应用。这既是“政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也是国际化的新型研发机构。

  研究院首期获得广州市和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两级政府启动建设经费预算2.5亿元人民币。

  今年3月,该研究院五大创新研发平台初次亮相,分别为电动汽车与智慧城市平台、食品营养与安全平台、大型公共建筑与可持续城市发展研发平台、污染控制与环境修复研发平台、新型生物材料研发平台。

  蓝钦扬说,目前在5个平台基础上又新增了人工智能平台,已获批的项目计划将迅速进入成果商业化转化阶段。此外,在人才培养方面,南洋理工大学至今培训的中国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已达1.6万人。

  当天论坛上中新双方的智库专家与行业领袖还就“一带一路”、“互利共赢”、“包容性增长”进行了交流探讨。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一带一路”倡议被称为东亚各国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而新加坡作为中国在东盟的重要贸易伙伴,正在“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星桥腾飞城市开发总裁陈萃菁认为,“一带一路”为机构之间和合作、政府之间的合作、公司之间的合作以及政府与公司之间的合作提供了非常多的机遇,“我们所处的地区是世界经济未来增长的引擎地区,亚投行已经参与了多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高铁则会带来更多城镇化项目,这些都将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