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1月5日讯 《华南理工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明确了学校的“双一流”建设目标,科学谋划了“双一流”建设路径,系统制定了发展改革举措。

  根据《方案》,华工将分“三步走”,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具体看,到2020年,学校4-6个学科率先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学校八成以上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到2050年,学校将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学科布局:重点建设“4+2”六大学科群

  《方案》提出,促进学科全面发力,理工文医多学科融合发展,推进“工科登峰、理科跃升、文科繁荣、医科跨越”学科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学科水平。

  《方案》明确,将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基础推动一流大学建设,学校实施“4+2”重点学科建设计划,汇聚优势资源打造更多学科高峰。

  以教育部认定“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学”4个一流建设学科为基础,重点建设先进材料、轻工食品与生物技术、能源与环境、绿色建筑与智慧生态城市、生物医学工程与生命科学、人工智能与高端制造等六大学科群,引导和支持学科围绕学科前沿和重大需求凝练发展方向,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全面提升学科水平,率先将材料、化学、轻工、农学、工程学等优势学科建成世界一流学科。

    科研建设:抓住广州国际校区建设契机

  华工表示,将抓住部省市校四方共建的广州国际校区建设契机,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质性合作,借鉴一流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引进一流的教育资源,探索先进的国际合作模式、师资聘用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科研组织模式。

  据介绍,广州国际校区将建设10个新工科学院,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与高端制造、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与工程等新工科学科与专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从事国际前沿科学研究、推动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建设成为“高水平、国际化、理工特色”的一流校区,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在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高端智库方面,华工《方案》提出,加快推动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广州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珠海现代产业创新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强工业技术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与创新体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