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徐静 通讯员张征、卢庆雷)港珠澳大桥今天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从设计到建成前后历时14年,地处广州的华南理工大学多个学术团队参与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贡献了华工智慧,做出多项科技创新。华工的科研团队作为“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工程”监理出色完成工程建设。华工团队参与完成了世界上首次实现大型钢塔整体翻转吊装,这在整个大桥建设中难度仅次于海底隧道沉管施工;海洋动力环境数据观测与计算,为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主持研究钢箱梁桥面沥青铺装成套技术并全面应用于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

  2014年12月,华工监理公司在竞标中脱颖而出,一举中标“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工程(旅检区、办公区、交通中心、交通连廊)”监理项目。为按时保质地完成该项工作,华工监理公司特地成立了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工程监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中国监理大师张原教授担任总监理工程师。

  针对该工程的超长结构,张原教授的团队在2015年2月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前,曾提出有关分析和建议报告给各方:建议结构分缝需重新特殊考虑、建议变更为细而密的通长钢筋、加密后浇带间距等,在后续工程得到采纳,取得良好的效果。

  同时,该项目属于大型金属屋面和大型玻璃幕墙。张原在施工前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建议对屋面及幕墙增加部分措施以提高其抗风能力的安全储备”报告,从设计和施工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解决措施,最终得到采纳,设计标准也从原来抗50年一遇台风提高到抗100年以上一遇台风。今年9月,港珠澳大桥遭“山竹”强台风袭击,瞬时最大风速达到55米/秒,即已达16级以上超强台风级别,工程经受住了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