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华工MBA成立25周年,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就像一粥一饭,在这个特别的纪念日子,我们通过“爱在华工MBA”寻找那些校园相爱的记忆,以纪念亲恩、珍惜眼前人。
第一辑主人翁是华工1999级MBA(2)班校友陈利平、肖乐群夫妇,他们以伉俪之名在校园度过了美好的三年,爱情故事如细水长流。
藉此让我们重新思考爱的定义、家的意义。
华工MBA25周年庆专题片·爱在华工MBA
肖乐群打趣,中秋节就是“留守中年人与家人朋友的聚会”。
她的爱子Andy本科毕业于剑桥大学,现在于美国贝勒医学院攻读博士。网络问答社区“知乎”给Andy送来了月饼,是为了感谢他在知乎社区上解说有趣的科学。而孝顺的Andy,将月饼送给了远在广州的父母。
肖乐群和陈利平于1993年结婚,他们相识并相爱于广州文冲船厂,“劳动产生爱情”。那是一个恋爱是为了结婚,分手都怕被人笑话的年代。还记得年轻的时候没什么钱,他们结婚的时候连婚纱照都没有拍。难怪他们说到,那是老土的爱情,但也朴实。“可能等将来孩子结婚的时候,我们再来补拍吧”,肖乐群说。如今,丈夫陈利平是某上市公司总经理,而肖乐群也已经成长为高级理财规划师并且成立了一家咨询公司。
他们于1999年就读于华工MBA,那会儿读书条件比现在艰苦,前往华工上课没有地铁,还得多次转公交。“因为年轻,可能那些困难都是很容易克服的”,肖乐群谈起那段美好回忆。如今夫妻俩走过了一半人生路,那些相互依偎的日子,每一步都浸润着努力的汗水。丈夫陈利平回忆起刚相识的时候,乐群就给他一个“非常要强,非常积极上进”的印象。
努力工作之余,肖乐群在培养孩子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恐怕外人都要读一下她写的那本书——《我不是虎妈,他不是学霸——剑桥男孩成长记》,从中便可窥知一二。正如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成长,那么良好的家庭文化也是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人对幸福的感受度和金钱的关系,到了一定的年龄相关性就不高了。我觉得两夫妻的幸福,相互关心相爱更重要一些。”她说。
肖乐群很清楚记得儿子Andy小的时候喜欢钻研生物。Andy说过他想去研究种子,解决人类的饥饿问题。妈妈反问,中国没有人吃不饱了,为什么要去研究?“非洲还有”,Andy说。“你还把非洲的事情都拿过来管了”,肖乐群笑道。
“妈妈,那你认为人是不平等的吗?”Andy的回答给肖乐群挺大的震撼,“那个时候我知道他的观念已经比我先进了。”现在在美国攻读癌症研究的Andy大抵体现了这对中年夫妻当初培养儿子的初心,“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让理想得其所哉。爱的教育,起源于爱的相遇,一直做有意义的事。像物理学家·布莱尔帕斯卡说的,“To the time to life, rather than to life in time(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